筲箕湾青山碧海中的遗世渔村 | ||||
| ||||
筲箕湾青山碧海中的遗世渔村 □袁甲 周建伟 大青山脚下的筲箕湾,是一个山水灵秀的山岙。这里原本极为偏僻,不过随着朱家尖旅游的发展和大青山的整体开发,筲箕湾近几年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 在很多媒体的笔下,她被誉为浙东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渔村。 事实上,这样的渔村在舟山有不少。但筲箕湾有着独特的魅力,她原始粗犷,却清新秀美;她遗世独立,却眼界开阔;她不知名,却让人流连。 游玩大青山,总会经过筲箕湾。这里,值得停留。 小溪弯弯向西流 筲箕湾在大青山的西麓,在大青山的环抱中,面朝大海,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形,这样美丽的地形,在舟山是不多见的。 刚停下车,听到的不是海潮拍岸,却是潺潺的流水声,循声抬头,见一山泉从大青山上飞泻而下,消失在渔村中。 在耳朵的带领下,走进筲箕湾,又遇到这条溪涧,她由东向西纵贯整个村子,最终流入海湾。这样奔流的溪涧,告诉初来乍到的人们,筲箕湾,是渔村,也是山村,山海在这里不留痕迹地交融,造就了独特美好的景色。 小溪没有名字,却是筲箕湾的生命之源。当年的老支书、83岁的黄全龙说:“水是活的,村子也就活了,全年不干,喝水就靠这溪坑。 200年前,祖先看中了这里,有山有水有海,就留下来了。 ” 黄全龙的家族从福建迁徙而来,当年为了躲避“长毛”的战乱,从福建出发乘着渔船随波逐流,直到来到了筲箕湾。发现这里就像是海上桃花源,而且无人曾经踏足,便定居下来。 随后,温州、宁波的一些渔民陆续来到这个物产丰饶、战火无法波及的地方,李家、林家、黄家……各种姓氏在这里融合繁衍。 香港渔船从筲箕湾开到筲箕湾 问起筲箕湾地名的由来,黄全龙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个中原因已不得详解,可能是因为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整个山岙、海湾就像一个筲箕,所以得名。 筲箕湾就是他们对家园的唯一称呼,这个村子里,连一个小地名都没有,也不曾有林家、李家这样的姓氏区域,这是很罕见的。 不过,黄全龙反问我:“你知道吗?香港也有个筲箕湾,名字和这里一模一样。 ”当然知道,香港的筲箕湾和铜锣湾一样早已闻名,也曾是个小渔村,是香港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 老人觉得这事挺神奇,问他怎么知道的?他回忆,几十年前,有一艘香港渔船开进这里的海港停泊,需要在村委造册登记,一拿出本子,香港人就惊呼:“这里是筲箕湾?真的叫筲箕湾?我们就是从香港筲箕湾来的,没想到这里也有一个。 ” 寂寞的渔村,因地名与外面的世界联系了起来,村里人都记着这件事。 筲箕湾偏僻但丰饶富裕 筲箕湾,在舟山人的眼里,那曾是最偏僻的地方,与直壁坎、茶壶甩有得一拼。 确实,公路是这几年才通的,以前,要出村只有两条路:要么翻越大青山,要么坐船走水路。翻山越岭是累人的,所以筲箕湾人出行大半都选择船。 但是,偏僻的筲箕湾并不贫穷。黄全龙至今还记得筲箕湾成群的乌贼,只要在岸边下网就可以捞起来,港湾外面一点的海还有抓不完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渔业,让筲箕湾人中气十足,因为姑娘都争着要往这里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筲箕湾达到了鼎盛时期,整个村子有千余人,家家户户都是两层楼。如今这些楼房成为筲箕湾曾经富裕的见证。从建筑风格上能一眼看出,这是舟山渔村中第一代的两层楼,有些建筑现在看起来俗气,但在当时却是十分气派的。 黄全龙回忆,解放后,筲箕湾一直都是富裕的地方,村民也常常因为捕鱼去外面,人也洋气,早早就用上了“60匹”的柴油发电机。在那个电灯还不普及的年代,筲箕湾人就开始自己发电了。 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但筲箕湾人没有造起第二代的两层楼。随着渔业资源的迅速衰退,筲箕湾人开始逐渐离开这片熟悉的港湾。 今天,村子仅有高龄的老人还留守着。曾经引以为傲的楼房现在几乎都人去楼空。曾经的小学和初中也搬走了。 村中唯一一家小店的柜台角落,还留有一堆文具,多年无人问津,一袋已经绝版的乒乓球,五毛钱一个。这家小店还是村子唯一的“菜场”,店主从镇上买些菜来,再在这里出卖,保证着新鲜蔬菜、肉、蛋的供应。 筲箕湾人走了,但景色依然如同仙境。 这里青山碧海,流水涓涓,港湾温润,礁岩奇石,据说,这里还有舟山最美的日落。在这个朝西的海湾,吹着海风,吃着海鲜,喝一口小酒,面对漫天红霞,背靠黛色大山,筲箕湾人该是怎样的惬意? 景好,气候也好。大青山挡住了夏天的台风和冬天的西北风,留给筲箕湾的就是冬暖夏凉。住在这里的人都很长寿,因此筲箕湾也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庄木庙保一方平安 舟山的渔村一般都会有一座宫庙来护佑出海的人们。筲箕湾也不例外,一座庄木庙在村子北面的崖壁上,面对着村民世代仰仗的大海。 庄木庙的由来,这里的老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知道里面供着的是“李大人”,这是何方神圣我们无法深究,但筲箕湾的精神寄托便是在此。 或许,这座庙还镇守着筲箕湾海边的蛇形礁石,在筲箕湾西北海滩礁岩上,逶迤着一条长70余米、宽约1米,被称为“石蛇影”的石夹层。这是当地的一个传说,说是这里的海边曾有一条海蛇精,兴风作浪,还吃人,不过妖蛇被天上的神仙发现后,便将它镇在筲箕湾的礁石之中,让其将功赎罪,维护海域平安。时间久了,蛇妖变成了礁石,一直伏在了海边。 渔家旅游初试水 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的筲箕湾公路一直通到村口,世人被她的美景所倾慕。 有城里人在这里租下了房子当作自己的度假屋,也有青年人在这里开起了渔家客栈和美食鱼庄。 现在,筲箕湾已经纳入了朱家尖的旅游版图,成为大青山国家公园的一部分,一个专门针对筲箕湾旅游开发的公司也随之成立。 据了解,在今后的开发中,渔村的街巷、水井、石墙、码头等都会尽可能保留下来,屋顶的黑瓦和外立面也同样不能随意改动,从而使渔村保持原来的格调。村民们还将继续自己的生活,渔船将照样在港湾里停泊。游客在这里能感受到宁静休闲的生活气氛。 转载于2012年09月21日·舟山晚报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