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无界,兰台同心
——舟山市档案馆积极做好对口合作、协作地区 档案合作工作 | ||||
| ||||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近年来,舟山市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浙吉、浙川对口合作、协作重大决策部署和要求,加强和松原、达州档案部门馆际间的沟通交流,从松花江畔到东海之滨,从巴山蜀地到渔都港城,相互借鉴、精诚合作,共同推进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五大合作提升档案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效能和水平 ——合作提升资政服务效能。全面落实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工作决策部署,协同发力为中心大局服务,围绕推进档案服务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经验交流与分享,助力档案协作取得新成效。 ——合作提升为民服务实效。聚力提升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合作实效。协同推进民生电子档案接收和馆藏民生档案数字化步伐。积极依托全国档案查阅服务网络平台资源,联合构建民生档案服务机制,努力实现相互间档案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服务群众、高效畅通。 ——合作提升档案文化宣传。联手推进档案主题展,通过深入挖掘馆藏档案,特别是利用地方特色档案所开发的档案文化产品,适时举办主题档案联展。整合共享各自最新馆藏档案资源开发音视频,充分展示档案协作的新成就。深化合作交流和编辑出版馆藏档案史料汇编等成果,交流和拍摄档案见证历史的人文类短视频与专题片等,开展档案文化宣传系列活动,发挥1+1>2的宣传溢出效应。 ——合作建设档案资源体系、安全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协同开展经济文化等重大活动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交流推广档案安全管理成果。联合推进建设两地档案馆互联互通的档案服务体系。联合推动档案治理的业务技术规范和工作流程建设,共同提炼交流运用新的制度成果与技术规范。加强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有效应对数字化转型中的安全挑战。 ——合作培养档案人才队伍。积极整合两地档案领域专家工匠人才资源,联合举办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编研与文化产品开发等交流研讨,助力提升档案人才队伍专业能力。 三大机制保障馆际协作交流规范稳定 一是建立沟通协作机制。根据档案事业发展需要,适时召开联络会议,梳理合作项目,共商合作事项,细化工作措施,通报工作成果。二是建立馆际互访机制。不定期开展互访交流活动,共同研讨档案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相互交流借鉴经验做法,取长补短,不断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建立业务交流机制。在档案接收征集、保管保护、开发利用、宣传文化、信息化、档案馆建设与运行管理等方面深化业务交流合作。探索课题会商、专家共聘、合作办班等培训机制,建立专业人员交流培养机制,提升两地档案人员专业素养。 在积极做好档案合作工作的同时,近年来,舟山市档案馆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统筹一体推进服务中心大局、资源建设、资政编研、数字化转型等重点工作,努力推动全市档案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智活档案”一体化平台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优秀应用典型案例;资政建议获省、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完成104家档案业务建设评价,提前完成全市“十四五”任务目标;史志编纂有新收获;品牌培育彰显成效,相关档案入选第五批浙江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桥’见美丽舟山图片展”入选浙江省档案宣传好策划好作品。2025年初以来,又有项目成功入选国家专题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省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今后,市档案馆将进一步提高站位、守正创新,奋力开创全市档案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作出新的成绩。 (中共舟山市委副秘书长、市档案馆馆长任爱珍陪同松原市档案馆一行在舟调研交流) (中共舟山市委副秘书长、市档案馆馆长任爱珍陪同达州市档案馆一行在舟调研交流) (舟山市档案馆和达州市档案馆签订合作协议)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